高考作文字数控制策略:能把中心表达清楚即可
常言道:高考无小事。这种看法体现在高考作文上,字数控制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小事”。如何理解呢?从高考作文阅卷的角度来看,考生如能在高考作文规定的字数范围内将字数控制恰当,则这个方面的得分会比那些不懂得字数控制的考生的作文得分要好许多。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这里,笔者从高考作文整篇文章的字数控制和文章各个部分的字数控制两个方面做一详细分析,以备考生及家有考生的家长借鉴。
一、高考作文整篇文章字数控制策略
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一般是不少于800字。换句换说,这个不少于800字的要求乃是一个底线要求,至于上限是多少,没有明确规定,但我们从高考所提供给考生的作文写作模板和高考作文阅卷的实际情况看,考生将上限控制在1000字以内比较合适。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高考提高给考生的作文写作模板来看,这个写作模板共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约25行,每行18个字,共计约450字,三个部分合计大约1350字。面对这样的模板设计,考生写满1000字,基本可用足模板的两个部分。但实际情况却略有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呢?在于模板的第一部分和其他两部分相比较,要少3行。为什么要少3行呢?因为这三行一要用来印作文考题题干,二要给考生预留出考生写自己文章题目的空间。这样一来,模板第一部分实际字数不足450字。
如此计算下来,考生写满1000字所使用的模板空间大约是用满前两个部分,第三部分还须占用两三行。这样的格局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合适、恰当的。
再从高考作文阅卷的角度来看,由于高考作文字数的底线要求是800字,所以,考生的作文如果仅止于800字,虽然在赋分上不会受到影响,但总给人一种很勉强的感觉。可是,如果考生写上1000字,则直观的感觉就会大不相同,阅卷老师就会觉着考生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圆满。如此一来,单就表面看,似乎仅止于800字不会影响得分,写满1000字也不会影响得分,但骨子里却是大不一样的。
这大不一样在哪里呢?就在于高考作文阅卷并不是一个类同于机器人一样的纯客观的行为,而是一个在大的方面尽可能地去坚守客观要求的前提下,在许多小的方面完全是阅卷教师的一种主观行为。就拿高考作文的字数来说,你写了800字,他写了1000字,就高考作文的规定来讲,在得分上自然无所谓谁优谁劣,但就阅卷教师的主观感觉来讲,1000字的感觉同800字的感觉相比,前者绝对要好于后者,前者在得分上也绝对要高于后者。这种情况就是高考作文阅卷中人们常说的“主观印象分”。
有人曾做过测试,高考作文阅卷中的这种“主观印象分”从低的方面看,可能是2分或3分;从高的方面看,可能高达10分。当然,这10分不纯粹是因为字数,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但无论如何,这种“主观印象分”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从字数控制这一方面来看,考生如果想要这个“主观印象分”,那么,就把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超过1000字是不是会得到更多的分数?答案是,恰恰相反。换句话说,超过1000字,不仅得不上主观印象分,而且这个分数还会被扣掉。为什么呢?个中的原因依然在阅卷老师身上。
凡是阅过高考作文的人都知道,高考作文阅卷在高考诸科目的阅卷中是任务最重、时间最紧、压力最大,同时也是最累的一项工作。所以,就阅卷老师的阅卷心理来讲,自然是字数越少的文章越好阅。但高考作文的客观性就在于,高考阅卷老师的这种主观心理必须受制于高考作文阅卷的客观规定。高考作文在字数方面的客观规定就是不低于800字,所以,不论一个阅卷老师的主观心理多么强,他都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定;否则,他就是一个不合格的阅卷者。但是,当考生的作文字数守住了800字这个底线的时候,在阅卷中对阅卷老师起约束作用的就不是不少于800字的这个客观规定了,而是阅卷老师的阅卷心理了。在这种阅卷心理的支配下,800字的文章、1000字的文章、超过1000字的文章,它们在阅卷老师的阅卷感受上是各不相同的。具体来说,800字的文章给人一种勉强凑够字数的感觉,而1000字的文章则显得更为圆满一些,倘若超过1000字,则阅卷老师就会产生一种厌烦感,或者负重感。
如此一来,这三类作文的“主观印象分”也就大不相同了。800字的文章和超过1000字的文章在“主观印象分”的获得上同1000字的文章相比较,绝对会吃亏。所以,高考作文的总字数如何控制?恰当的字数应当是不少于800字,不超过1000字。
二、高考作文各部分字数控制策略
高考作文的总字数是1000字以内,那么,这1000字我们如何分配给文章的各个部分呢?我们按照人们通常对文章结构的通俗认识——开头、中间、结尾——这种模式来分析一下。
先说文章的开头部分。文章开头部分的基本作用一般是表明这篇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或要叙述的中心内容。对于考试作文而言,这种作用尤其重要,尤其不可小视。为什么呢?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作文阅卷。这一点前文已有所提及,这里再啰嗦几句。大家知道,高考作文是一种考试作文,作为考试作文,它首先必须符合考试作文必须遵循的第一条铁律:文章立意必须符合给定的考题所蕴含的意义。如果一篇考试作文违背了这条铁律,那么,这篇考试作文的命运也就此终结了。
从阅卷的角度看,考试作文符合题意这一铁律如何体现呢?通过题目、开头段、中间部分、结尾段来体现。我们这里只说开头段。
考试作文在开头段中体现给定的作文考题的题意,通常的做法是:把你依据作文考题所蕴含的题意提炼出的中心论点或中心内容在开头段中明明确确地写出来。在这一点上,考生千万不可玩所谓的含蓄、所谓的曲径通幽等,这些表达技巧在艺术创作中很有价值,但对考试作文来讲,却是致命杀手。原因何在呢?就在于考试作文阅卷。考试作文阅卷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高强度背景下的快速审阅考生文章的阅读过程。这个过程在坚守尽可能客观公正的原则的前提下,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快速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在阅卷过程中就必须讲究一定的阅读技巧。
而这个阅读技巧就是人们在阅读中常用的速读法或跳读法,它们的阅读要领是阅读者在阅读相关的文段时,不是一句一句地来读,而是两三句或三四句,甚至一目十行地来读,而这样阅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最快速度抓住文段中的中心句或中心内容。
既然阅卷老师是这样阅卷的,那么,作为考生来讲,就必须想方设法迎合阅卷老师的这个口味,不能同阅卷老师的口味对着干。如何迎合呢?两个办法:一个是把自己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中心内容想方设法摆在文段的显眼位置,另一个办法就是控制字数。就开头段而言,字数应控制在多少字才算合适呢?从许多优秀高考作文的情况来看,开头段的字数不宜超过150字。如果从对应的行数的角度来看,一般写6、7行即可。过长,不利于阅卷老师捕捉中心;过短,显得分量不足。
次说结尾段。结尾段和开头段的作用大同小异。如果说开头段的基本作用是表明中心论点或中心内容,那么,结尾段的基本作用则是再次强调这个中心论点或中心内容。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结尾段的字数也不宜超过150字。个中的原因前面已经谈得很详细,用一句话再提一提,就是阅卷使然。
最后说说文章的中间部分。一篇1000字以内的文章,开头段和结尾段已占300字,那么,中间部分就剩下了600多字。这600多字如何安排呢?从许多高考高分作文或满分作文的情况看,考试作文的中间部分宜安排为三段。如果从和谐的角度出发,600字安排为三段,则每段字数当在200字左右。
高考作文的字数问题,表面看,无关宏旨,但从阅卷得分的角度看,大有学问。平时训练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如能在这个方面多加留心,则考场上定能在这个方面胜过无数考生,从而让你的高考出彩。
如何把高考作文写得深刻大气?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