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差1分满分恢复高考后第一个文科状元接受采访时只说了四个字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语文差1分满分恢复高考后第一个文科状元接受采访时只说了四个字

  197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当时参与高考的人数不足570万,与现在千万人以上人参加高考的局面完全不同,而570万人中最终只有不到30万的人考上了大学,录取率不足5%。

  这么低的录取率,那肯定是当年的试卷题目非常难,以至于考生们没有发挥好,才导致如此低的高考录取率,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44年高考试卷曝光,相当于现在的小学生水平

  数学——题数少题目简单

  下图是1977年河南省高考数学卷,可以看到整张卷一共有7道题目,每道题的分值特别高,而且题目都很简单,比如说根据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画图,这放到现在的高中数学卷子上最多是一道选择题,而在这张卷子上却是价值10分的简答题。

  

  政治——只考察简单的理解能力

  现在的政治试卷很难考高分,需要结合时事对于一些名词进行解释,而44年的全国统一政治试卷相对来说就很简单了,简单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只要你正常的理解能力和三观,就能考出不错的分数。

  

  英语——没有复杂的语法语句

  下图是1977年的高考英语试卷,第一道题是单词变换填写,这几乎是现在小学五六年级的的水准,再往下看简答题就更加离谱了,“are you a student?”就算是没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答案是“yes,i am”。

  

  语文——小学作文模板

  1977年高考语文题目更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尤其是作文题目“难忘的一天”,这不就是小学作文模板吗?

  

  而现在高考作文都是什么?大多是根据一段文言文进行主旨剖析,如下图就是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二者放在一起,1977年的语文高考题目简直像一个笑话,根本没有可比性。

  

  主题剖析:

  这么简单的题目,放到现在学渣也能考高分考进清华北大,那么为什么当年的高考录取率还那么低呢?

  这是因为当年教育资源困乏,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高等教学资源与现在都没有可比性。

  

  现在的学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用着最新高科技文具和教学设备,享受着名校毕业生带来的生动形象的课堂,授课质量自然有所提升。

  而44年前第一次恢复高考,还没有9年义务教育,很多人都没上过学,大多数人还是边工作边学习的,教育资源也有限,煤油灯下,寒风里,独自一个人研究都是正常现象。

  

  所以现在的学生要珍惜眼前的学习环境,为学习付出努力,将来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由此可知,当年考上大学真的很难,比现在要难很多,而当年的高考状元更是人中龙凤。

  

  44年前第一次恢复高考的第一个状元,现状如何?

  1977年全国女状元名为刘学红,当年刘学红的学习环境也非常艰苦,白天干农活晚上学习,但是艰苦的环境就有阻挡住她参加高考的决心,她抓住第一次恢复高考的时机,最终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个状元。

  当年刘学红语文差1分满分获得了99分,这个成绩放在今天也是非常不错的成绩,现在的语文满分150,考到140分的都很少,由此可见刘学红当年有多厉害。

  

  高考成绩出来后,刘学红收到了北大新闻系的录取通知书,至此正式走出大山,为成为都市女白领打下坚实基础。

  从北大毕业后刘学红被分配到中国青年报,妥妥的高薪知识分子,我们不知刘学红具体年龄是多少,也不得而知她的现状如何,是否还健在。但作为高考状元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也影响了子女后代的一生,想来现在刘学红老人的子孙后代都扎根大都市北京,从出生就是上流社会的人。

  当年高考由于作文写得格外出色,录取结果还未公布,她的作文就被登上了人民日报。

  多年后,再次回到采访现场,被问及有什么想说的,她只说了四个字:感谢高考。

  

  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刘学红已经中学毕业被安排到北京密云县高岭公社四大队林业队插队,并且从事了一年的生产劳动。1977年10月,可以参加高考的消息被传开。这个遥远的梦突然在她的心中变得现实了起来。

  第一年的高考是冬天举行的(12月10日~12月12日),在考前半个月时间,刘学红和她的队友们集体请假回家备考复习。因为是第一年高考,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听说某户人家拿到了10年前的高考历史试卷,不允许转借,不允许抄写,刘学红就跑到别人家,和其他小孩一起做试卷。

  

  在备考冲刺的最后几天里,为了不让她受到干扰,母亲将其反锁在了屋中,全心全意准备高考。由于自己小学和初中没有被耽误,良好的学科基础知识让她在复习中比较轻松。最终,刘学红以作文99分(当时北京作文满分100),北京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新闻系录取。

  

  刘学红高考时所写的作文题目为《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由于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了刻画与描写,最终被选登在了人民日报上,引起一时轰动。

  

  后来,刘学红从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青年报,步步发展,成为青年在线的总经理。多年后,刘学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没有高考,自己可能会和当年留城的学生一样做个售货员之类,而高考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