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真题】全国甲卷‖根据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进行写作(适用地区:西藏、贵州、广西、四川、云南)
原题: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材料解读:
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成长受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浸润和滋养,青年的未来也必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的事实,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我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考生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的历史规律,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汇在一起,进而思考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完成新一代青年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肩负时代重任、续写时代新篇的历史使命。
材料中以第一人称复数的”我们“,将考生带入共同参与、共同记忆的同情共感的情境中,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极其自然地转化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使其能够有切身体验,有感可发、有感而发。
材料中列举了不少考生们曾经学习和熟悉的作品,引导考生通过回顾作品、梳理内容、归纳作品精神,去深入体会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自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自然而然就可以领会到作文试题的命意指向——“可为与有为”。如《为人民服务》号召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沁园春·雪》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古论今,指出人民是真正的风流人物、是历史的主人,充分显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荷花淀》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坚贞勇敢的性格精神;《红岩》讴歌了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
写作思路
立意确定:
1、时代大有可为,青年要有作为。每个时代都给了青年有所作为的机遇,为青年提供了可为的空间,当代青年更要抓住机遇,勇敢作为。
2、坚信可为才能建立梦想,坚持可为才能实现梦想。坚信可为可以帮助青年建立远大梦想,有了梦想之后,更加需要通过实践去实现梦想。
3、传承优秀精神,激扬青春梦想。当代青年可以向优秀前辈学习,如李大钊、方志敏等,吸收过去的先进文化和伟大精神,从而树立远大目标,实现自己的青春价值。
技巧运用:
1、议论文可采用“总—分—总”结构布局,使文章脉络清晰,也不容易偏题。
2、可以学会化用歌词、诗句、名人名言等,既能增加文章色彩,又能精准表达自己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