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2023年全国一卷高考漫画作文题(耳光与亲吻)?
陈崇正微信公众号wxccz928
【破题思路】
看到这样一个作文题目,可能很多学生要晕倒,很多老师也要哑然失笑。他们一定想起了平时一遍又一遍训练的那些材料作文,各种审题抠字眼,在这里貌似全部失效了。图画作文的难点在于,你不知道它出的是什么拳,万一领会错就很麻烦;但图画作文也有规律就是,多数图画作文(特别是漫画类)都会集中指向某一个非常具体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也就是说,画一幅图要让大家能共鸣,多数时候它必须非常锋利指向一个核心问题或热门现象。当然,有时它会指向某个永恒的人生哲理。前者出现的可能性要更高一些。
无论题目怎么出,作文还是要写的。所以,我们先从考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题目。与文字标题不同,图画作文题首先得看懂图画的内容和寓意。
先说说漫画的内容:一个同学考了100分,奖励了一个吻;另一个同学考了55分,不及格,挨了一巴掌。下一回,考100分的人考了98分,倒退了2分,挨了一巴掌;另一个考了61分,进步了,及格了,得到了奖励。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所处的分数段位其实没有巨大的变化,属于正常的波动,但是评价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发散性对图画进行解读。在四个头像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之后对归纳出来的内容进行分析可得,这幅漫画的寓意和角度应该是:
1.用对比确认价值。人们总习惯在对比中确认价值,殊不知对比也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许多人的人生价值是在不断的攀比中得到确认的,也就是俗话说的通过打压别人来刷存在感。一生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也是非常悲哀。
2.无形标尺。奖罚有潜规则,有无形的评价体系,看不见的标尺在指挥我们,比如60分和100分。跟上一个的点的联系是,这把无形的标尺也很多时候是在各种比较中产生的。但一个社会能不能没有无形的标尺?当然不能,因为无形的标尺也就是无形的手,也是一种必须的规范和约束。这里不应该提议消灭无形标尺,而应该提倡多元的标尺,鼓励宽容对待成长,给差生以鼓励,给优生以空间。应《南方日报》之约,我今天也写了下水作文,用的就是这个角度。
3.落后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差生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潜力生,差生的潜力空间大,而优生则有天花板效应。所以优势有时能够相互转换,辩证看待世界非常重要。
4.期待值会影响得失心态。我们总是在别人的不幸中看到自己的圆满,也在别人的幸运中照见自己的不如意。那一个吻,一个巴掌,有时是自己给自己的,是一种内在的压力。也就是说,别人进步了,自己退步了,就觉得是打脸的事。
5.积极看待进退。自己跟自己赛跑,自己和自己比较。每个人都以自己为标准,进步了则要表扬,后退了则是要鼓励和鞭策自己。
由此可见,这幅漫画的主要切入点,应该是从反思教育评价体系逐步推导向思考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比较开阔,不会受囿于教育批判。
【下水作文】
无形标尺的傲慢与偏见
陈崇正
古埃及神话中,人在死后就会被带到死神阿努比斯面前,由他用天平来称量人灵魂的重量。天平这边放着真理女神玛特的羽毛,另一边则放着死者代表灵魂的心脏。如果作恶多端,灵魂太重,则会被怪物一口吃掉。
死神手里有天平,人类的天平放心头——俗话说,每个人心头都有一杆秤。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套评价体系,正所谓得失寸心知,这是一根无形的标尺,用以评判外部世界的好坏、轻重和得失。在学校教育这个领域中,最重要的无形标尺就是及格线和满分线。及格线是悬在大部分学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掉落下来的危险。
正如图画中所表达的,优秀学生从满分倒退两分就挨揍,而一个平时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这一回及格了,则得到奖赏。我们看到前者与后者的分数段位其实没有发生巨大逆转和改变,但却出现奖罚冰火两重天的奇怪景象,这正是因为看不见的标尺让人们有了更多傲慢与偏见。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于从对比中去获取事物的价值。对于大部分为及格线而焦虑的同学而言,有太多的阴影需要去克服,无形标尺会在不断的比较中重现。即使终于考了61分,逃过了及格线的追杀,但还有一个神奇的“邻居孩子”会覆盖所有艰难的努力——从小我们的父母就会指着邻居的孩子对我们说:“你看看邻居家的孩子多优秀……”是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领居那个永远不可超越的孩子所带来的摧毁力也是无穷的。
不仅是差生为无形标尺所苦,优生也有优生的噩梦。如果说60分是生死线,那么100分则是一个顶不破的天花板。“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无可进时,后退就成为大概率事件。为了封住自己后退的退路,优生要付出更多战战兢兢的努力让自己不挨巴掌。在这样“进亦忧退亦忧”的患得患失之中,钱学森等前辈所呼唤和期待的“大师苗子”可能就此“泯然众人矣”。
所以,差生固然需要鼓励,但优生则需要更多的理解。不能用同一把无形的标尺去衡量他们,不然这样的标尺上面就有太多的傲慢和偏见。当年清华大学可以接受数学零分的钱钟书,北京大学可以接受没有大学文凭的沈从文,正是因为在一根无形的标尺之外,还有另外的天平,还有其他的维度,用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在一个良性的社会评价体系中,辍学的乔布斯和扎克伯格才能有所作为,而一棒子打死的评价体制则只能产生平庸之辈。所以,为什么不能将巴掌变为掌声,给成长以宽容,也给评价以多元呢?
(刊于《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