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杨振宁观后感800字(杨振宁读后感600字)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感动中国杨振宁观后感800字(杨振宁读后感600字)

感动中国杨振宁观后感

《感动中国》是一档非常有意义的节目,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感人事迹,激励更多人去做善事。本次我观看的是第六季第一期《杨振宁:科学家的良知》,这一期让我深受感动。

科学家的良知

杨振宁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物理学家,他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在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但是,在这一期节目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印象中高冷遥远的“大师”形象。杨振宁谈到自己年轻时为了工作经常熬夜,甚至放弃了陪伴妻子和孩子的时间。但现在,他已经意识到时间无法倒退,所以他开始更加注重陪伴家人、关心员工和支持公益事业。

对父母的思念

在节目中,杨振宁也提到了自己对已故父母的思念。他说:“想着我的父母都离开我们好几十年了,他们为我付出的很多,但我没有能尽到孝心。所以每当我想起他们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很深的感情涌上心头。”这句话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也让我更加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科学家也是人

在这个信息化、科技化的社会里,我们对于科学家总是有些神秘和遥远。但是通过观看这一期节目,我们看到了杨振宁身上不同于常人的一面,那就是他对生命和人性关怀的感悟。他说:“一个科学家最好具备良知和道德。科学发展不能丢掉道义和伦理。”这番话让我感受到了科学与人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公益事业

除此之外,在节目中我们还看到了杨振宁对公益事业的支持。他曾经捐助过数千万元用于资助中国物理学界研究生及青年教师,并参与筹建赛先生教育基金会、董浩云-杨振宁奖学金等多项公益事业。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科学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他通过个人的影响力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结语

这期《感动中国》通过杨振宁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责任。同时也呼吁大家关注公益事业、珍惜亲情,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良知、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