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作文合集6篇
【精品】情感的作文合集6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情感的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情感的作文 篇1
每个人心中也许都有无数扇门,打开其中一扇,你便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亲情之门
当我第一次睁开眼时,茫然地发现,身边站着许多面带笑容的白衣人,在他们中间有一扇白色的门,我轻轻抬起自己大约4cm大的手,用劲推开它,发现有一名女子在忍受着疼痛,她看着我,眼神中充满了怜爱。而这就是我伟大的母亲,辛辛苦苦赐予我生命的母亲,她在生产疼痛中咬牙忍受着,为的只是将我诞下,这扇门充满浓郁的亲情。
离别之门
说起来,也算悲哀,我一出生,就演了一场悲剧。
我希望那扇离别之门是永远也打不开的,因为我想和家人在一起幸福的生活。那扇门是黑色的,毫无杂质的黑,门上挂着一把金色的锁,与那无杂质的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天不如人所愿,上帝在我出生之时,便给了我一把钥匙,迫使着我去打开那扇门,让我不得不面对人世的悲伤。
那年爷爷得了脑溢血,因抢救失败而不幸去世,因此我无比憎恨这扇门,憎恨它。我的双手,紧紧地捏着,用我最后的伤感送走了爷爷。
快乐之门
爷爷的去世对我打击很大,因为我失去了一直深爱着我的爷爷。
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是那样的真实,在梦中我看见了一扇2cm长,1cm宽的门。它给我带来温暖的感觉,门上画着的笑脸是那样的和蔼,在笑脸的中间,挂着一把迷你的小钥匙。出于好奇,我打开了它,迎面而来的便是一张白色信纸,而这信的署名竟是我日夜思念的爷爷,他说他希望我开心、快乐,从悲伤中勇敢走出来,走进心灵中最重要的门——快乐之门。
如今,我已打开了许许多多心中的门,并用心细细地体会门中的一切,有悲伤,有幸福,有激动也有平静……
情感的作文 篇2
我有一次过生日,妈妈正好值班,但她没有错过我的生日,让别人替班给我过生日,让我开心,哄我高兴,请全家到饭店吃饭,还送我生日礼物,我在这一晚上玩的开开心心;我还给大家讲笑话让他们哈哈大笑,吃饱喝足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去,不过如果有下次我一定给他们讲更多的笑话,逗他们开心,想着想着车缓缓的离去了。妈妈看着我那么开心,她心里也有一股说不上来的高兴。
很遗憾,妈妈还要去值班,不过,我很开心,因为妈妈来参加我的生日,我才会高兴!我要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情感的作文 篇3
喜欢你,但却永远也不会让你知道。不是因为我没有说出来的勇气,而是因为,害怕自己没有承受的勇气;不是担心你拒绝,而是不想带给你压力。
喜欢,可以淡淡的,让你感觉不到这份情感的存在;喜欢,可以默默地,只是悄悄地关注你的一言一行;喜欢,可以静静地,就像捧着珍宝,生怕受到一点点的损伤。
时常留意你的文字和心情,却只是偶尔回复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时常在你的世界外和你一起快乐、一起忧伤,却只是假作偶尔不经意的巧遇,然后淡淡地问候一声:好久不见!
喜欢,静静地思念,静静地回忆,然后敲打着键盘,让心情游走在字里行间。喜欢,静静地怀念,静静地遐想,听着伤感的音乐,品着苦涩的绿茶,触摸着那些莫名的情愫。远离尘世的喧闹,远离浮躁的繁华,远离带着面具的敷衍和周旋,就这样固守着一片净土。
喜欢你,却一直很安静,一如芬芳的栀子花,萦绕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好像,很久都没有这种感觉了。
曾有人说:不管你是多么的爱对方,但千万不可当第三者。细想,默然。因为知道,这样的故事一开始便注定了结局,一开始就注定在这个故事里,很多人会受伤。离开的总是要离开,挽留不住,就像彼岸花,穷其一生,花叶仍是生生相错。缘聚缘散,便也是如此了。
喜欢在清晨的时候,一个人爬上山顶,欣赏日出,因为那一缕晨曦告诉我:这个世界不会为了任何人而改变,该来的,会适时而来;该走的,也会适时而走。每天的阳光都一样,每天的阳光却又不一样,就像身边的风景。
喜欢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看着太阳的脸泛出微红,看着它那最后一缕纱衣缓缓消失在天际。随后,夜穿上那件黑色的礼服,走过每个角落。而这个时候,习惯于望着苍茫的夜空,勾画出你的模样。想起你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尔后,淡淡的笑了。
是的,只是淡淡的,静静地。如此,足矣!
喜欢你,是淡淡的,因为害怕你会占据所有的空间,会无处不在;喜欢你,是静静地,因为不希望让你感觉到,更不希望让彼此在压力和折磨中把原本的美好消失殆尽。
你不会知道,背后有这么一双眼睛会随着你的心情起伏而变化;你也不会知道,远方有这么一个人,会因为你的微笑而感觉世界灿烂,会因为你的皱眉而揪心。
红尘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也有太多的无奈,我们只是其中的微粒。悄悄地来,势必终有一天要悄悄离开。或许能拥有烟花般灿烂的一瞬,也是一种美好,也是一种永恒,但我更情愿相信,能静静地守望你的幸福,也是一种美好。
感情,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才动人,它也可以绽放平平淡淡的美,久远而温馨。
喜欢,不一定要拥有才不会留下遗憾,它也可以是一种思念,一种回忆,一种向往。
如此,便安静地喜欢着这么一个人,让这种淡然的情感盛开在这个夏季,然后延伸到下一个季节……
情感的作文 篇4
我的情感方式经过多年的改进,大体框架已经完善,并形成精炼和简明的语言描述,将情感上升为系统化的哲学理论。
(一)
1.人们存在的根本意义:彼此的深爱、依恋和珍惜、关心和守护,安心和踏实的生活、体面和尊严的生活、美好和温馨的生活。
(1)有了深爱,才有依恋和珍惜,以及关心和守护。
(2)不在一起时,依恋感强,在一起时,珍惜感强。
(3)有了安心和踏实的生活之后,才去满足体面和尊严的生活,也就是说先满足生存,再满足面子。满足安心和踏实的生活以及体面和尊严的生活之后,才去满足美好和温馨的生活,所以有个优先顺序。
(4)安心就是安全感,踏实是可预知的长久不变的安全感。
(5)温暖和寒冷是相对的,温馨强调与寒冷相对的美好的温暖。温馨就是一种美好,但是美好比温馨的概念更广泛。
2.安全感:
(1)身体健康。
(2)人际关系,遵守法律和为人处世的规则。
(3)收入和福利,住房和环境(方便、舒适、美观、干净)。
(二)
1.方向:爱、安心、美好。
2.深度:深情、情感强烈。
3.广度:情感广泛。
4.频度:多去思考和发现情感、多愁善感、容易引发情感。
5.差别:情感有重要情感和次要情感的差别。(广度中,有些情感的深度强,有些情感的深度弱。)
6.表现:深情以柔情的形式的表现。通常,内心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情感自然。
7.发挥:性格应该发挥到典型和极致。
(三)
1.开朗。
2.对生活的正负两面都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不要刻意突出正面因素或负面因素。
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形成对比,从而深刻体会温暖、珍惜、怜悯和关心。
负面因素下,清楚自己的脆弱和渺小。
尽量预防负面因素的产生,尽量消除已经产生的负面因素。
尽量减少精神压力和心里负担。
3.情感因素与非情感因素并存和互补,但是思维中情感因素的比例高,而非情感因素的比例低。多用情感因素来认识生活,少用非情感因素来认识生活。
4.仅个人而言,满足于平凡的生活,满足于基本的面子。
(四)
1.思维有文学意境,浪漫,世俗与脱俗并存。
2.坚定和执着的追求,积极奋斗,勤劳、坚强,集中精力、高效率,好心情、兴趣、专心。思维清晰、活跃,思维全面(往大的方面)、细致(往小的方面),事物之间的关联和推理变化。
(五)
1.情感、生活、人、环境。
支撑:环境支撑人的存在,环境和人支撑生活的存在,生活支撑情感的存在。
相互作用:生活形成情感,情感改变生活。
2.情感分类:爱情、亲情、友情、仅仅属于自己的情感。
3.情感分为两种:自然形成的情感和刻意塑造的情感。
本性就是自然形成的情感,而刻意塑造的情感是为“适合”而规划的情感。刻意塑造的情感通常是不违背本性的前提下塑造的情感,是对本性的补充。
4.情感的减弱:
(1)负面因素消减正面因素。
(2)缺少对比。
第一,童年刚来到世上没多久,潜意识里和出生前什么都没有的状况做对比,所以觉得生活有太多太多美好的方面,所以很多成年人觉得乏味的、冷漠面对的事情,小孩子却觉得很有趣、很兴奋。而长大以后,潜意识里和很有钱、很有权的人做对比,就觉得自己不幸福了。
第二,人生短暂,好好珍惜活着的时光和所拥有的一切,短暂的人生过后,就化为了灰烬,什么也没有了。现在看来平常的生活,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却会觉得很宝贵。
第三,生活中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形成的对比,使人懂得温暖、珍惜、怜悯和关心。
(六)
1.相互尊重。
2.不要让人反感,不要得罪别人,不要让人误解,不要让人嫉妒。
3.不要让人握住把柄,不说别人的坏话,不去侵犯别人的利益。
4.换位思考。
5.误会:违反大家普遍遵守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容易造成误会,说话不清楚、不完整容易造成误会,傻事、怪事、巧合、谎话容易造成误会。
情感的作文 篇5
布鲁姆等人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学生成绩差异的1/4可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到思考到表达的过程。而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能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作文学科特点出发,巧妙利用好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写中求乐、写中求趣,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老师。”可见,保持稳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至关重要。本文就教学心理学中情感功能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作以下探讨。
一、运用情感的感染功能,激起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所谓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具有对他人情绪情感施予影响的功能。当一个人产生某种情绪时,不仅自身能感受到相应的主观体验,而且能通过表情外显,为他人所觉察,并引起他人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这种现象称为移情或情感移入。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的情绪引起另一个人完全一致且有相当强度的情绪时,我们称之为情感共鸣。其实,这就是最典型、最突出的移情现象。
1.以情育情,积极引导。
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功能,因此,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作文课上,教师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递着教师真挚的情感,会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难,诱发创作的内驱力,从而积极思维,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写作中。
2.增强教师的感染力。
情感的一个特点是具有感染性。这种感染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情感的共鸣和同情心。教育者的情感一旦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就会成为情感陶冶教育中的主要因素。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如能增强自身的感染力,往往会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力量。语文老师不仅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配以适当的作文教学方法技能去影响学生,而且要使自己真正成为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有感染力的语文教师,可以按预期目的去实现作文教学要求,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汲取作文知识,同时也能以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总之,教师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写作中。
二、运用情感的迁移功能,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这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绪情感会迁移到与此人有关的对象上的效能。一个人对他人有感情,那么对他人所结交的朋友,所经常使用、穿戴的东西,也都会产生好感。这似乎是把对他人的情感“迁移”到他人所接触的人和物上去了。这便是情感的迁移现象。“爱屋及乌”即是指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
中学教材所选课文,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些文章不仅内容真实具体,而且有真情实感。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像作者那样去想,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利用情感的动力功能,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人物传记,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了解好的文学作品可以穿越时空,魅力无穷,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到做人的道理,从而产生一种想写作的动力。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
至于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也可写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乃至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情动于衷而发于言”,情感世界是人类活动中的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作文是对生活的写照,同样讲究一个“情”字,不管写什么内容,都要求有真情实感、真实的体现。
三、运用情感的调节功能,维持学生写作文的激情
这是指情绪情感对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研究表明,情绪的性质影响着认知操作活动。一般而言,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积极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操作活动,而恐惧、愤怒、悲哀之类的消极情绪会抑制或干扰认知操作活动。同时,情感对认知操作活动的积极与消极作用,还反映在情绪的强度上。
适当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而不适当的情感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这里所讲的“适当”与“不适当”,首先反映在情绪上。一般来说,诸如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正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而诸如恐惧、愤怒、厌烦之类的负情绪会抑制或干扰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能够饱尝写作成功的欢乐。
四、运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学生学习作文的内动力
这是指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不仅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而且对人类行为的动力施加直接的影响。在同样有目的、有动机的行为活动中,个体情绪的高涨与否会影响其活动积极性的高低:情绪高涨,个体会全力以赴,努力奋进,克服困难,力达预定目标;情绪低落,个体则缺乏冲动和拼劲,稍遇阻力,便畏缩不前,半途而废。
所谓强化一般是指影响有机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反应可能性的力量。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前者以它的呈现来增加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其强化物常与奖励、表扬相联系;后者则以其排除来增加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其强化物常与处罚、批评相联系。盖杰和伯纳在《教学心理学》中指出:“对教师来讲,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过多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挫伤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经努力成绩仍不好,老师需理解,不能乱加指责,而要给予鼓励、关心、帮助,这是人遭到失败挫折时的一种情感需要。任何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歧视、冷落,都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窒息他们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从事物发展的积极面入手,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享受写作成功的喜悦。每次习作后,我都上一节佳作欣赏课,将写得好的文章、片断或几句话读给学生听,组织大家评议好在哪,然后分别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再次作文的积极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如,安排一些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南京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古城,现代科技的发展又丰富了她的内涵,我们可带学生参观钟山陵园林、名人故居、革命博物馆;调查秦淮人家的今昔,新区、园地的建设成就;访问阅历颇丰的同志、自主创业的青年典型,等等,眼观、耳听、分析、讨论、交流,锻炼学生认识事物、思考社会的能力,同时为写作提供广泛的题材。再有鼓励学生把作品拿出来发表,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参加征文,这样也能对学生的兴趣起到激发作用。
总之,运用教学心理学的原理,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的方法很多,情感功能的运用不能过于单一,而应综合运用。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作文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情感的作文 篇6
人类有时候的感情是令人感到可笑的,也许事发时并未察觉。但事后一想却不免有些自嘲自讽。
我是一个重视友情的人,当然这里的友情不包括那些酒肉朋友。
我说我重视友情胜于爱情,没错,是的,在某个时候友情胜于爱情。但我也重视爱情超越友情,友情无法替代爱情。同样,亲情对于我来说也是何等的重要,自我出生的那一刻起,亲情就陪伴在我身边,陪我度过风风雨雨。
其实友情、爱情、亲情,这三样东西是不能用来比较衡量的。那个在心里分量重一点,哪个是你该放在首位的?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甚至是没有答案的问题。当我说我重视友情时,或许会有人会问:“既然你那么重视友情,那友情、爱情、亲情,你怎么抉择?”我说了,这三者是无法做出选择的。在理性的角度看来,这三种情感永远的对等的,如果做出抉择,那便违背了心声。
友情变的淡然。爱情变的凄然。亲情变的默然。就好比手背和手心,掌心掌背都是肉,你会如何抉择?所以请要在这三者之间做无意义的选择。违背自己的心还不如去面对自己的处境,有时候选择并不代表是好的结果。或许选择会让你的生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并不是每个选择都会如你所愿。在选择之前,你该考虑的不仅仅只是你自己,还有身边更多的人。你要去他们的角度体会他们的感受,思考他们的立场。不要以为选择只是你一个人的事,其实不是的。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想表达些什么,只是突然想到了,所以就写了。但给我自己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不会画画的人,却拿着画笔以涂鸦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心境。路过的旁人只是用疑惑的眼光扫射一下,便匆匆而去,因为没人能懂。而我就和那个绘画的人差不多,不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却试图用文字写出心境。我只能试图用庸俗的文字来表达自己那蜻蜓点水的心情。
最后只想说一句请不要无视亲情,背叛爱情,放弃友情,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