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感悟大自然作文合集10篇
有关感悟大自然作文合集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悟大自然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悟大自然作文 篇1
武汉日报有一名女记者,她曾经踏访过当年郑和下西洋时途经的每个国家。当问起她对沿途的风景有何感悟时,她说:“那是回国的时候,开始,从飞机上望下看,满眼尽是绿色的森林,美极了,使人感到湿润、舒服、心怡。但几小时后,再俯视大地,那是满眼的寸草不生的沙漠和干涸的黄土地。我知道,回到祖国了,虽然大地上的景色不再使我神情气爽,但我的眼眶还是盈满了泪水。我忽然发现,我爱极了这片黄土地。”
的确,有很多人爱着这片并不富饶的土地。比如说,独身一人扎进沙漠深处的植树人。
凤凰卫视“沙漠之旅”要去找一位治沙的维吾尔族老人,看着电视中迅速后移的沙丘,看着满天肆无忌惮的黄沙,看着这首次使我感到恐惧的黄颜色,身在世外的我,已觉嗓子干涸,全身凝固了。车子继续前进,过了片片沙漠,下了依着戈壁修建的盘山公路,他们到了一座村庄。没想,老人天蒙蒙亮的时候已经动身去沙漠深处了。于是,一行人又驱车去追寻老人。不顺利的是,越野车行在沙漠时,后轮胎陷进了沙子里。在一帮城里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手足无措时,一个老人走过来,拿了铁锹说:“你们不会,都到一边去,我来。”就看老人一铲一铲把车胎周围的沙子移走,不说话,力气很足。众人后来才知,这就是他们要找的维吾尔族老人。老人今年已89岁了。老人引领着他们来到他工作的地方,我终于看到了久违的绿。老人卖了所有的家当,买了树苗,买了工具,来到这深漠之中,一住就是几个月。需要的水是儿子儿媳定期从村里一桶桶运来的。老人骄傲地带众人参观他的居所,那是在一座较为坚固的小沙石山下凿成的洞,洞里有一张桌子,一张煤油灯和一张薄板木床。老人说,因为沙漠的特殊气候,刚栽下的小树苗就会立刻:被沙子埋没或被狂风卷走,所以必须在这几日夜监视。
老人89岁,已连续治了六年的沙。老人很开朗,也很朴实,他不会大讲特讲环境保护和沙化危机。可是,老人在沙漠中居住了一辈子,在勤肯的、不言放弃的劳动着,老人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沙漠的绿化,老人要求他的子孙继续这项事业。
大自然是彩色的,它拥有五彩斑斓。大自然是丰富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只有小桥流水,巍峨群山;它更加拥有千里冰川,茫茫沙漠。
大自然是伟大的,它哺育世间万生,主宰生存灭亡。
大自然中的人也是伟大的,他们承受,并勇敢迎接这大自然的安排。
感悟大目然,感悟在大自然中生存的人。我需要重新审视。
感悟大自然作文 篇2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连绵不绝的山峰,波涛汹涌的海洋,欢快跳跃的溪流,浩无边际的森林,都引起我的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使我在沉思和遐想中.
山,他不用华丽的言语,只用连绵不绝的奇峰峻岭,生动地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深沉的人,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遇到了挫折就爬起来继续前进,在慌乱的时候,沉着地面对。他那高高低低、或平坦或陡峭的山峰也向我们倾诉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在高潮时不能骄傲,由于它总会过去, 在低谷时候不要灰心,由于它也总会过去。
海,他不用生动的语句,只用他那波澜起伏的波涛教育我们,人生来就要奋斗,为着自己的事业而不断地奋斗,奔流不息,即使遇到了阻挡你的礁石,也可以经过反复的冲刷,不断地向他发出挑战,努力地走向胜利的彼岸,即使无法到达,奋斗了努力了,也不枉到这个世界走一趟。
当我驻足浩无边际的森林,耳边总响起婉转而动听的声声鸟语、阵阵歌声。蓝天上飞翔的鸟儿,展翅翱翔的雄鹰。它们和我一样都用自己最亲切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用最柔美的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感谢,感谢大自然给了自己生命,感谢大自然给了自己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园。
当我靠近连绵不绝的大山,身临浩瀚无垠的大海面前时,感受山的气息,听着海的呼吸,感受山的深沉,体会大海的不懈奋斗。但我尤其叹服大自然的智慧,他用年山、那水教育着我们如何面对人生。
感悟大自然作文 篇3
【作文题目】
人类都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大自然在提供给人以必要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提供给人类必需的物质资源。奔腾不息的大海,连绵起伏的高山,一望无际的草原,广袤无边的田野,都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遐想;四季更替,昼夜变化,潮起潮落,鸟语虫鸣,都会让人们浮想联翩。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面对多姿多彩、变化万端的大自然,你一定会有所感想,一定会引起你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提示】
“感悟大自然”这个概念是相当宽泛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思考和写作空间。看到这样的话题,有的同学可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哪里写起。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意象,从大自然的众多事物中选择你最能感悟到人生哲理的事情来写,从小处着眼。例如,花有花开花落,含苞欲放时你能感悟到勃勃生机,感悟到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准备着将来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绚丽灿烂时你会感悟到人生的美丽,要珍惜青春年华,勤奋学习,让生命发出灿烂的光辉;随风飘落时你会感悟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精神境界。同样是雨,毛毛细雨使你想到“润物细无声”的美好,倾盆大雨使你想到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有暴风骤雨,从而鼓起你在困境中抗争的信心和勇气。当然,对于同样一种景色,一个事物,由于各人的人生经历,认识水平,美学修养不同也有所不同,因此,如何写出立意新,思想深刻的文章就是本话题的难点。我们不妨借鉴王之涣登鹳雀楼抒发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悟,也不妨借鉴苏轼面对滚滚长江水发出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慨叹,还不妨仔细品味陆游游西山村得到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同学们构思立意可以采用“异想天开”、“反弹琵琶”等方法。
【写法指导】
一、巧取自然之景,让内容新颖夺目。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便是典范,词人先列举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特定的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而后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语道破天机,使前面的九个“自然”景物一下子有了词人浓浓的悲愁色彩,很是新颖。
二、细描自然之美,让语言靓丽多姿。想写活“自然”,就要在把握自然景物特点的前提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这时,修辞便是让作文语言形象、生动起来的最佳办法。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道:“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方法是“自然类”文章取胜的一大法宝。
三、巧抒喜爱之情,让情感与众不同。一个具体的“自然”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抑或不同的人“感受”上结果肯定不同。《岳阳楼记》中,面对“洞庭湖”的“自然”景色,“迁客骚人”们的“感受”是“或喜或悲”,而作者范仲淹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体现了其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骤然一新,产生了极其神奇的效果。
语言是文章的`华衣,文章要出彩,必须先有生动的语言,那么,如何使语言更有表现力呢?
请参照以下规则:
一、运用修辞添魅力。修辞是一项富于实效性的语言表述方式,用得好,可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贫瘠为丰满、化粗略为细腻的效果。运用比喻,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运用拟人,文字亲切活泼;运用排比,语句韵律和谐;运用夸张,内容则幽默而又风趣。这样,文章就平添了几分与众不同的笔触。如下面的一段文字,修辞的运用使描写栩栩如生:“窗外有一棵梧桐,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的深,枝梢的,绿的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分别。没有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样子。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的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风姿绰约,作一个妩媚的笑。”(《落叶》)
二、善用名言增文采。名言警句,经过了历代时空的检验,具有鲜明的表达效果。我们在写作时恰当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之效。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在这里,朱自清先生古为今用,生动地绘出了春风拂面时的柔和、飘逸和清新之感。
三、多种角度创意境。要具体形象写好景物,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形状、颜色、声音、动态的特点去多角度描绘写,就能调动读者的多种感官,达到身临其境之感。看下面的描写:“晨曦微明,雾弥漫着整个村头。秋的晨雾,是那样的淡,淡得像新娘的面纱;秋的晨雾,又是那样的甜,甜得像流进心底的甘露;秋的晨雾,是那样的轻,轻得像一声耳语。绕村的白杨,流溢出淡淡的绿色的光;那静静的田畦,被轻轻地装进烟雾的摇篮,牧童的短笛在淡淡的迷茫里深情地奏响,悠扬,婉转。”
四、词语妙用出效果。使用叠词能很好地抒发情感,展开画面,或减缓语气,且具有音乐美感。同义词复用和反义词的配用可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有时结合语境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下面的例子:“校园里的树叶都随风摇曳,挣脱了树枝的束缚,飘然而下,随风起舞。渐渐地,渐渐地,翻转,垂落,垂落……一片,一片,一片……仿佛一股巨大的引力,使它们凝聚于树下,深情的依偎在树下。叶落归根,我恍然大悟:正是有了落叶的滋养,才会有来年的枝叶繁茂。”(《落叶》)
【例文1】
凋零的美丽
秋天多被人们认为是衰败的季节,因此秋瑾吟出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是啊,秋天的确是凋零的季节,叶黄了花败了,迁客骚人们的心中涌起了淡淡的哀愁。
一叶知秋,也许叶子是秋天的象征,告诉人们一年中无法逃避的衰败已随风而来了,但我认为叶子自有凋零的美丽。也许是秋风的呼唤使它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家,也许是大地的邀请使它风尘仆仆坠落人间,也许是它想乘着秋风去探究世间的美丽,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用生命中微存的一点力量成就了一段新的成长。
叶子将原来本属于它的位置留给了下一代。叶子的离去保存了整棵树的能量,使它在来年更有力的生长,这就是凋零的美丽。残酷,无可奈何。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一个永不停歇的世界,谁也无法停留在一个层次上不前进,每个人都是社会这棵大树上的叶子。我们必须不断吸取养料以做到生命的延续。就象叶子那样吸收阳光、雨露来充实随时可能枯萎的自己。叶子离开树无法生存,人离开社会无法发展,我们都不得依存着一棵大树。
就像叶子总有离开树的一天,人总有一天会离开社会,不是社会遗弃我们,而是我们跟不上社会的速度了。于是我们无可奈何地退出,无可奈何地凋零——我们老了。
我们应该试着去寻找美丽。离开并不代表什么都不留下,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还在人群中晃动,激励人们永不言弃,我们明媚的笑颜还时隐时现,在曾经走过的地方种下欢乐。人虽然走了,但鲜活地存在于社会的印记却烙在了历史中。
我们的离开也提供了更多的位置给蓄势待发的人,同样的工作平台会是他们绚烂的舞台。
凋零是无可替代的必然,树叶离开树的悲哀,在巨大的失落中上演着美丽的情节。
【点评】
“感悟大自然”的话题很宽泛,本文能够化大为小,从落叶中得到人生的感悟,主题精练而集中。文章的层次十分鲜明,先写落叶飘零,再写落叶飘零的美丽,最后上升到人生意义的高度,感悟到人生应该美丽地生活,像飘零的树叶那样,奉献自己的生命,留给大地肥沃与丰厚。文章立意鲜明,感情真切,语言流畅,过渡自然,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例文2]
花开的声音
可曾听过花开的声音?一人独处时,谛听蛙虫唧唧,若有若无的清香萦绕耳旁,侧耳细听,用你真心,可听到了吗?听!如月夜下自遥远的地方飘来的悠扬笛声,如晨曦初现中从叶尖滑落闪亮的露滴,如黄昏夕照透过红蜻蜓薄薄的翼纱:缥缈、清新、美妙。
这是我想像中花开的声音,也许,这般美妙的声音,只可存在于想像中,今生无法真正领略。但是,正因为这份遗憾和距离,花开的声音才永远美丽。
晨曦、黄昏、月夜,最令人遐想,在这些时分聆听花开的声音,会有无尽的感受。当暮色渗入每个角落,一切都变得如幻似真,如黑色的剪影戏。若配上一两点流茧,也许会更妙,更能令人想起花开的声音。夜中的朦胧只把美丽的一面展示,更增一份神秘。
花开的声音轻轻告诉我,所有美好的一切,也许都是可想而不可即的,以前认为美好的,当你得到了,便不再美丽。有位哲人说过:你认为美好的东西,千万不要回头看,这是保持她美好的惟一方法。
是的,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会产生一种距离美,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很久以前,我总以为朋友之间没有距离,但那若有若无的花开的声音使我明白,朋友之间的空白要由一小段一小段的距离来填补。距离太近了,你心中的朋友便几近赤裸,他所有的优点和缺点都已展示在你面前,那份神秘也就荡然无存了。朋友只在于理解,而不在于了解,让彼此心中都在那小段距离中仔细保存心底的一份神秘。
但是,朋友,我只需一点点的距离,而不愿让距离成为遗憾。只愿多年以后,你不要把所有经历的沧桑写在脸上,而把似曾相识的感觉洋溢,使我在茫茫人海中一眼把你认出,可以轻易地找回那笔一直藏于心底的财富,让极短的距离找到美好,灿烂,一起去听少年梦中花开的声音。
就让我们并肩而坐,仔细倾听,听!花开了……
【点评】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由花开花开的声音的美妙联想到美的特点――距离美,从而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保持那点距离,这样,友谊才会持久,人生也就会更美好。“朋友只在于理解,而不在于了解”,作者大感悟可谓深刻了!文章语言细腻而生动,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显示了扎实的语言功底。
【例文3】
随风
风从很遥远,不知道有多遥远的地方吹来。依然带着泥士的气息,季节的芬芳,或许还有远方人的期待。
风一直向前,向前,没有停下。仿佛在追逐一个企盼已久的梦,希望在一瞬间看到梦想绚烂的色彩;仿佛在寻找一句见证永恒的诺言,看它在某个红霞满天的黄昏实现;又仿佛它是在逃避,拒绝一种拘束的生活,它所追求的是畅游在天地间的自由自在。
的确,风是大自然自由之神。它不会因为谁而姗姗来迟,不会因为谁而改变方向,更不会因为谁而停止它前进的脚步。风如此任性,如此坚持,如此勇敢地前进……
听!风来了,它不紧不慢地徐徐缓缓地吹过来了,夹杂着并不能准确说出的味道,也就给人一种难以形容和修饰的感觉。我不知道这风拂过了多少人的脸,然而此刻,或许只是一霎那,当它轻柔地拂过我的脸的时候,我又是如此地幸运。
人应该像风,似乎从不留恋什么,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是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和伤害的时候,应该学会一笑而过,而不是一直藏在心里,耿耿于怀,使这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风可以跨越高山大河,战胜一切阻碍它前进的力量。人也如此。我们决不应该在困难面前倒下,我们所坚信的就是风的精神——冲过去,又是一片自由的天地。
人应该像风,不为其他事物所左右,一直坚持自己的方向,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遭遇一些无奈的选择,诱惑甚至陷阱,当你犹豫徘徊的时候,想想风吧!它的坚持和执著难道不是你学习的榜样吗?我们应该像风一样,坚持自我,成就一个不平凡的未来。
人应该像风,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这种精神,无论在哪方面我想都应该是受用的。风从不轻言放弃,它一直没有停止寻找它最后的归宿,人也应该如此。一旦选择放弃,也就意味着堕落,意味着你离成功又远了一步,然而如能坚持,能做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你终会像风一样,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
现在我所愿的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风一样的洒脱,坚持,执著,坚定。
随风奔跑,追逐辉煌。
【点评】
风来无影,去无踪,但细心的作者却能从无形的风中感悟到“坦然、执著、坚忍”等许多人生哲理,可见作者的思路十分开阔。文章立足于风,却没有局限在风中,从风中看人生,在风中悟人生,境界高远。在文章结构上,文章由物到理,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显示了很高的结构技巧。同时,语言简洁明快,爽利如风,也是该文的一大特点。
感悟大自然作文 篇4
自然,一个永恒的话题,美丽而又安详,它承载着我们的生命和情感,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永恒的家园。
生活中,我常有这样的这样的想法——动物界中,除了人和部分高等动物外,其它都是只知觅食生存而不为别人着想的。但是一次经历将此想法打上了钩点。
周末的时候,我在客厅看电视。突然,窗台那边有响声。于是连忙跑去。我惊讶地发现一只燕子摇摇摆摆地停在衣架上来回晃动。由于想抓住那只燕子,我便紧紧盯住它,心里默念:快往我这边飞吧,燕子!
燕子非常聪明,似乎发现了什么,突然展开双翅,一下子敏捷地飞到了屋檐上的角落。见他扬起头,一会儿望望我,一会儿又望望角落。还似油锅上的蚂蚁焦急地走来走去。我非常纳闷,走向客厅问妈妈:“妈妈,窗外这只燕子究竟怎么了?怎么在衣架上停留,还老是在屋檐上的角落旁走来走去?”“是吗?我去看看。”话音刚落,妈妈边走向窗台察看情况——燕子在空中盘旋了几圈,从外面啄来几只小虫,用短喙把小虫衔到角落。这时,妈妈似乎看明白了。她来到屋檐下,小心翼翼地把角落里的幼燕端下来后,马上对幼燕进行包扎。“原来是一只受伤的幼燕,还好及时被我们治疗,否则会更危险。”我终有所悟。“你啊,只知看燕子,却不看角落里究竟是什么。燕子在衣架上站立不走,在角落旁焦急地走动,是想让你知道角落里有一只幼燕已经受伤了。那是在想你求救呀!”妈妈又补充道。
突然间,我的心头一震。我被这种动物之间的舔犊之情深深感动。我终于懂得动物间不但有情感,而且还是如此真挚、执着而美丽。
感悟大自然作文 篇5
有些人常常问真理在哪,我的这篇作文就可以告诉这些人,真理无处不在!
我找到的真理如下:
1。把小手指放在无名指的“根部”,无名指就很难弯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团结!
2。从乌鸦反哺,我们知道要孝敬老人。
3。从雪松反弹雪,我们知道:弯曲不是退缩,也不是屈服于他人,而是寻找时机有力的向对手还击。
4。众所周知,干净和肮脏是有双层意思。
(1)干净指身体没有污垢,从而洁白靓丽。肮脏指身体上有一层灰,从而显得非常脏。
(2)干净的另一层意思是指自己干干净净,没贪污,没犯法,从而指自己是个好人。肮脏的另一层意思是指自己犯过法,有犯罪的前科,从而显得自己不是个好人。
虽然我总结的很少,但是如果你常到大自然里去玩,你就会发现大自然是本有趣的书。
感悟大自然作文 篇6
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是真善美的,那自然便有无穷的真善美。
——题记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自然。自然万物看似渺小,却是魅力非常。如果你曾见过大海的万丈狂澜,你会明白什么叫生命;如果你曾见过高山的峰壑争秀,你会懂得什么叫顽强。静心地走过自然,用心去聆听,听听水是怎样流成一脉智慧,看看山是怎样站成一种尊严,你会发现,自然是被披上了一层面纱,有无穷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感悟自然!
坚强的自然
当有人在一遍又一遍地低吟那句不朽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对生命坚强的诠释。
原野上看到了小草枯黄的面容,不远处一阵野火过后,留下一块焦黑的土地,突然震撼:原来小草是在这样焦黑的土地上生长着。一株小草,命运没有将它播撒到肥沃的土地里,也没有给它充足的养分,不管生存的条件有多恶劣,作为一棵小草,它没有放弃。这棵小草都做到了。当小草在春风中展现那被野火烧过之后却依然蓬勃的生命力时,我们释然了,这就是小草的情怀,就是生命的本质,对生命的永不言弃,用“坚强”去捍卫自己。
小草是自然所孕育的,小草的情怀,也是自然坚强的真谛。
美丽的自然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自然的清丽的自然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是悠闲的纯朴的自然美。
大自然就如一位画家,他自如地挥洒手中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人间奇景,漓江的山,“欲于天公拭比高,漓江的水,“淡妆浓抹总相宜”;大自然又如一位钢琴家,他尽情地敲击手中的琴键,弹奏出一支支美妙的旋律,林荫中的鸟儿,“时鸣林涧中”; 大自然就如魔法师,他尽情地发挥无限的想像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初春的小草,“草色遥看近却无”。
大自然的美,也是我们人类的人性美。
自然的博爱
人都有爱。但世人往往只有小爱,没有博爱。但自然是无私的,它只有博爱。
柳枝婆娑舞倩影,它们贪婪地吮吸着甘露;不知名的小花,点缀着这广袤的大地。春风吹绿了小草,是为了完成使命,而不是表现自己;小草染遍了天涯海角,是为了美化大地,而不是报答春风。
在大自然里,我们安静地看一瓢水,就可以听到它演示的清净义,;我们细致地看一朵花,就可以听见它演说的庄严义;我们耐心地看一棵参天耸立的大树,就可以想象它向往的正直义;
大自然给予万物是无私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摇篮,是一切生命的摇篮。
感悟自然,那火红的枫叶恰似向你倾吐大自然特有的语言,它教给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道理,落叶归根,感悟舍己为人;水滴石穿,感悟坚持不懈;羔羊跪乳,感悟母子情深;乌鸦反哺,感悟孝心无价;寒梅傲雪,感悟坚贞不屈……
感悟大自然作文 篇7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我们就开始和大自然打交道。风雨雷电,阳光普照,这些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自南到北,自海洋到内陆,大自然不断更新自己的衣服,小到昆虫絮絮细语,大到天灾勃然大怒,在这之中,是大自然向我们人类的倾诉。
多年以前,当人类没有那么在动物中鹤立鸡群时,黄河曾经是我们的母亲河。那其它地方呢?看起来茫茫一片,是森林、是山地还是沙漠,这些也许是人类的“分界线”,挪到现在一个小小的无人机或许就能环游并拍下这些景色。一看到这张照片,你或许会为祖国大好河山而感到自豪:一个完完全全无人的森林,在微弱的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蒸发,又在空中液化,那水雾像一层薄薄的面纱,那样朦胧,像一个窈窕淑女在前方,似真似幻。但是到近几年,过度的开发和保护,窈窕淑女走了,大自然失去了它原来的美貌……
为了开发,为了资源,为了金钱,人们不惜破坏水资源、森林资源,甚至生物链。大自然毕竟不是纸老虎,但它又很善良,它只是循序渐进地惩罚着人们:温室效应、酸雨、疾病、淡水资源缺乏……最近,很少听见鸟儿在歌唱,反而常常听见一只又一只的癞蛤蟆在无病呻吟,我们很难感受甚至想象那些早期著名散文家们所描绘的雨后美景、夜晚的摇篮曲和星空下的萤火虫。从家里窗边放眼望去,净是一幢又一幢的大厦。
我们无视了自然规律,迎来的只有乏味而重复的日子。从城市走到自然,带给我们最大的感悟莫过于要好好保护环境。好在,我国近几年对环境开始实行保护措施,我坚信,在城市的灯光下,登上舞台的大自然,一定会更加优雅。
大自然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的一切,大自然向我们倾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回应它呢?
感悟大自然作文 篇8
“人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在大自然中有无穷的资源,这让我们能够生存,能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我们却不满足,肆无忌惮的吸允着大自然的“血”,使大自然中的资源越来越少。
记得在很久以前大自然用绿色和蓝色来给地球化妆,可是现在它却不得不用土黄和蓝色来装饰地球;记得在很久以前大自然用温柔的风抚摸着地球,可是现在它必须用狂风来抵御攻击;记得在很久以前大自然用森林来装饰地球,可是现在它只能用黄土,用黄沙来填充被砍伐的树木遗留下的疤。
大自然用石油让我们能够坐飞机、开汽车、坐轮船……大自然用风、水、火……让我们能够有电,让我们能玩电脑、看电视、在电灯下玩耍……大自然用树木让我们有桌子、板凳……这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贡献,当然还有很多。
而我们人类给大自然带来什么,带来了全球温度升高,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相信再过几亿年地球上的人类将会灭绝,对你来说还早,但是如果你感受一下那个时候的场景,你应该会很惭愧。如果你不感到惭愧,那么你肯定不是人类,因为你没有情感。
开头那句话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这句话的后半句使我受益匪浅合起来就是“人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也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
请大家保护环境!
感悟大自然作文 篇9
随着人口的膨胀和人类活动能力的增大,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处处都遭到人类的干预;从大漠到极地,从无边无际的海洋到高耸入云的山脉,我们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深深地烙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
人类活动的范围每扩展一步,环境的污染就会加大一步。人们在人迹罕至的南极的生物体内发现了农药,在世界的屋脊——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被油烟污染的痕迹。我国的母亲河——长江已成为白色的垃圾场,从上游漂下来的一次性塑料袋、饭盆等垃圾成百上千吨淤积于葛洲坝,已严重地危及到大坝的安全和电站发电机枢纽的正常运转。
大自然中,翻山越岭的溪流,烟波浩淼的大海,会引起我们的沉思;朝晖夕阴,季节变换,会引起我们的遐思;洪涝旱灾,乱砍滥伐,也会引人以思考。总之,不同的人面对大自然,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感悟大自然作文 篇10
自然,是美好的,是慈爱的。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一团雪,扑哧一笑,将冷面笑成花脸;小河融化了,哗哗地唱着欢快的歌,向北归的候鸟们问好;不甘寂寞的小草从还未褪尽寒意的大地中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窥探着世上万物的变化。含苞的花朵一个个竞相开放;大树渐渐露出了翠绿色。呵!原来大自然的春如此美丽。
天气渐渐暖了,人们换上了轻装,小孩子如大红萝卜一般四处滚动,他们在一起放风筝、弹玻璃球或是滑旱冰。春天是多么朝气蓬勃啊!
但是,这些景象都已成为历史。现在的春天,与以往大不相同:融化的小河边,全是垃圾堆,鸟儿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成了人们的盘中餐,昔日的草坪,也被开垦成了田地。取而代之的是咆哮的风与漫天黄沙。人人都说,春暖花开。的确,是到了花开的季节,但我们向往已久即将盛开的花呢?早已被人类斩草除根了。
人口急剧上升,为了让全世界的人不挨饿,人类只有不断地开垦草坪、树林。后果是粮食增多了,绿色变少了,剩下的就是肆虐的黄沙。
海洋科学家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来遏制污染,10年后的渤海将变成没有生命的死海,而那海中的污染物将通过食物链进入体内,当然,真正严重的后果应远不止这些。
人类已陷入了一个文明与愚昧的悖论:我们开足马力,拼命生产,是为了获取更多财富,以为这样就可以享受到更文明的生活。然而蓦然回首,却发现在这过程中制造的垃圾足以威胁到我们生命——我们兴冲冲地扮演了自己的掘墓人的角色,这究竟是文明还是愚昧?
人类啊!回头看看我们的地球,请爱护她吧!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凝聚她散碎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