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读后感(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读后感50字左右)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读后感(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读后感50字左右)

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第四十回是其中一个关键章节,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复杂。

在这一回中,刘备攻打西川,终于夺取了益州。但此时曹操已去世,为了保护汉室天下不分裂,他留下了“以子嗣代”这一遗命。然而曹植却有心夺位,在曹丕即位之前篡位称帝。于是围绕着天下归属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残酷而惨烈的争斗。

这一回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对话。诸葛亮深知自己身处危险之中,但他仍然坚定地支持刘备攻打西川,并表示愿意出任相府辅佐刘备治理国家。刘备则面临着选择:要么接纳诸葛亮并扶持他成为自己的谋臣;要么拒绝他并让他离开,但这样也可能会失去一位极为重要的谋士。最终,刘备选择了接纳诸葛亮,并且给予了他信任和尊重。

这段对话让我感受到了领袖的胸怀和智慧。刘备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的得失,更应该站在长远的历史发展角度考虑问题。而诸葛亮能够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并且保持清醒、冷静地分析形势,这种智慧和勇气是非常难得的。

同时,在整个故事中也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曹植作为曹操之子,本应该继承其父衣钵,并致力于保护天下不分裂。但他却想方设法篡位称帝,将自己置于权力之中。这种贪欲、欲望等负面情感使得他背离了正道,最终也导致了自己家族的覆灭。

总之,《三国演义》第四十回是一个故事情节非常丰富的章节,展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复杂。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在发展中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并从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