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活着读后感1000字(活着读后感高中生800字)
《活着》是余华的一部小说,描写了中国大陆的一个农村家庭在毛泽东时代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活。这部小说被誉为是“中国文学的珍品”,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同时也是对人性、家庭关系和社会历史的思考。
感受一:家庭情感
整个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福贵从富裕到贫穷再到最后几乎一无所有,但他始终坚守着对妻子和女儿的爱。在物质匮乏和苦难面前,福贵与他的妻子步步相伴,相濡以沫;女儿出嫁后,尽管自己十分清苦,仍然努力地给女儿准备嫁妆。这种家庭情感让我深深地感动。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们都能够相互扶持、温暖彼此。
感受二:人性深度
小说中有很多不幸事件发生:饥荒、土改、文化大革命等。这些事件使得福贵的家庭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失去了生命。但是,即使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现实,福贵仍然保持着一颗善良、坚强、乐观的心。他总是能够从失败中振作起来,继续向前走。这种人性深度在小说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让我感到敬佩。
感受三:社会思考
《活着》描写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社会,它反映了农村人民在那个时代所经历的苦难和困境。小说中提到土改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让我们了解到当时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革,并引发我们对于历史和社会进程的思考。同时小说也揭示了当时农村人民普遍面临的问题——食品短缺、医疗条件差等等。
感受四:生命意义
小说最后一章“活着”是整个小说的核心所在,更是我最为感动之处。“活着”不仅仅是单纯的生命,还有着更深刻的意义。人活着,需要有梦想、有追求、有爱情和友情。福贵虽然失去了女儿和妻子,但他依旧坚守着对生命的信仰,继续活下去。这种对生命的珍视与坚持让我深受感动。
总结
《活着》是一部蕴含丰富思想的小说,在阅读过程中让我产生了很多感触。它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经历,表达出了对于人性、家庭、社会和生命意义等方面的思考。这些思考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今天我们也有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