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字篇一
晴天或雨天,阳光灿烂地洒在窗台上,或是清凉的雨点滴落在走廊间,我们坐在座位上抬头一看,都能望见那个熟悉的身影。他们在讲台上穿梭着讲课;他们在每个同学中奔忙不休,他们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每天都神情专注地望着我们,就像《爱的教育》中小男孩恩里科的老师一样。
《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根据自己儿子的日记内容改编而成的。本书以一个三年级小学生恩里科的视角。记录下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背后都隐藏着无数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深思。
恩里科的老师佩尔伯尼先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学生们操劳着。他尽全力地教授着学生们自己丰富的知识,带着他深爱的学生们去观看一个又一个的仪式,从而教授他们道德和礼仪。同学们在他的点点教导中从懵懵懂懂成长,而他头上的发却逐渐花白,脸上的皮肤也逐渐显出皱纹……
由于明年要小升初,因此今年暑假,我的老师们也依旧没有休息。而其中最辛苦的,应该就是我的班主任了。暑假有很多线上批改繁琐的作业,可她却连没一个同学的作业都认真批改。一天深夜,我满怀期待地打开作文手机,相查看一下老师到底有没有改好我的作文,可是结果并不如我所愿,回复栏空空如也,我顿时生气极了,皱着眉头懊恼地想:读后感m都那么久了,为什么还没有改好!然而,第二天早晨,我起床一查看,发现我的作文已经成功过关了,老师还给我发来一个小礼物。我看着老师给我改的作文,翻了一遍又一遍,心情却难以平复,昨日心中气愤一扫全无,因为我懂了:老师要批改那么多同学的作业,就算我的作文晚十天改好,我也愿意啊!
班主任的小礼物,那篇改动繁多的作文,好似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心中“爱”的大门。老师的爱犹如一滴滴春雨,在日常一件件小事中逐渐渗透进我的心扉,直到我打开了老师那扇“爱”的大门,才发觉到了老师对自己的爱与自己对老师的不尊重与不理解。作者笔下的老师对他的学生们说过:“我们的学校将是一个家庭,你们将是我的慰藉、我的骄傲。”他就与我们的所有老师一样,把我们看做自己的孩子,细心又认真的教导我们;把我们看成自己的好友,给伤心、难过的我们带来希望。
老师是园丁,我们便是正茁壮成长的小树苗,他们献出了一切作为我们长大的肥料。和恩里科一样,我也要深深地对你说一声:“谢谢,祝您健康,请记住我们!”
《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字篇二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无数智慧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用文字书写的篇章,它们经历时间的考验,在文明之河中沉淀下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永恒的经典。
这些经典名著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人们前赴后继地阅读这些大师名作,不论是童真童趣的孩子,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亦或是拥有独立思想的成年人,每时每刻都有人在阅读它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世界名著,童话故事,让人们在绮丽的童话世界感悟着真、善、美的力量;经典文学巨著让人们看到那过去时代发生的或曲折、或坎坷、或激昂、或感人肺腑的人生故事。
《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作者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这部小说从1886年问世以来,已经被翻译成100多种文字,曾经打动亿万读者的心。
这是一本日记体小说,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讲述了他从四年级十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份在校内外所见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一切。其中贯穿着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字,还有他的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整篇小说的主旨皆围绕一个字——爱。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世间最普通也最感人的爱:师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家国之爱……在一个个普通人身上,我们心中会掀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从而使爱的美德永驻于我们心中。只要我们去爱,用爱感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爱的光辉就无处不在。
通过阅读这本不朽的名著,我们可以学到为人处世的知识,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担当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这本书要教给我们的。
每一部经典都有独特的、永恒的魅力。这些永恒的经典,凝聚着千百年来人类的知识与情感,体会着人类最珍贵的情感和品质,反映着人类不凡的文明历程,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我相信这本《爱的教育》能够给像我一样热爱文学的孩子们带来有益的启发和帮助,让我们在经典的伴随下快乐成长。
总有一本书,让人终身难忘,那是最纯美的童话故事,最奇妙的科幻世界,最激昂的奋斗历程,最博大的文化内涵,一本书犹如一把宝贵的钥匙,打开每个孩子的智慧之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不朽的名著——《爱的教育》吧!(史昕宜)
《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字篇三
本书以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他在新学校里的所见,所感,所闻,所经历的种种。既无繁复的情节,也不夸张、动人的句子,全书处处流露出平淡、琐碎。读过《爱的教育》虽然我没有眼泪,可是我的心已经不能不承认这是一本能够洗涤心灵的书籍。
令我感动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淡而细腻的笔触中流淌出来的几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含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深厚的,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虽然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无论你是谁,都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也让我深思。就如父母之爱吧,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
在日记本的最后一页,她的妈妈送给他这样的忠告:“科里恩,怀着真挚的感情与你的同学道别吧!把你的灵魂一部分留在这个大家庭里!你的一生中,会周游世界,看到许多繁华的大都市和各种各样的雄伟的建筑,在这些东西里,有很多都会被你遗忘。但是,学校里那关闭着的百叶窗的质朴的白色楼房,那使你的智慧之花萌芽的小庭院,就是到了你生命终结的那一天,你也会清楚地记起来。”
在日记中,像这样的话语不在少数,其中有父母对孩子的困惑的解答和引导,有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的质疑和提问。读之,让人为之感动,感动他们关系的融洽,感动他们的和谐,更感动他们父母的这种润物无声的民主的教育方式。他们既是父子更是朋友,似乎这对父母更关注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难道这不值得我们这些中国式的“恨铁不成钢”式的老师深思吗?
读《爱的教育》,我走进了科里恩的生活,目睹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的。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把爱比作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一个浅浅的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这样的博爱,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不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但我仍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们的孩子懂爱,会爱。让他们从小在心灵中播洒下爱的种子。更健康,更茁壮地成长。
《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字篇四
刚听到要看《爱的教育》这本书时,我就觉得很反感,老师怎么老是推荐一些我们不爱看的书呢。不用说,这又是一本枯燥、乏味的讲述大道理的书。当妈妈把这本书放在我的床头,我在一次无聊中翻开它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进去了。
《爱的教育》是由很多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感人的小故事组成,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日记体的儿童小说,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都值得我反思。
最让我震撼的是“马尔科万里寻母记”,主要讲了:为了摆脱贫困,马尔科的母亲两年前远到阿根廷当佣人。因为音信全无,少年马尔科便坚持独自到美洲去找母亲。经二十七天艰苦航行,到了阿根廷首都,他满以为可以很快见到母亲,却被告知堂伯死了,无法知道母亲的住址。几经周折得知母亲随主人搬到科尔多瓦,当他坐了三天四夜的船和一天的火车到科尔多瓦时,又被告知母亲在图库曼,历尽千辛万苦到图库曼并找到母亲时,母亲因为思念亲人而不肯动手术已经奄奄一息,马尔科的到来给了母亲精神支持,最终救活了母亲。
我被马尔科千里寻母的精神震撼了,我被他的孝心感动了。和我相仿的年纪,却那么勇敢、那么坚强、那么独立!当他旅途艰辛时,是什么支撑着他?当他满心失望时,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不放弃?是对母亲的思念,是对母亲的牵肠挂肚,是对母亲的爱与孝!
与他相比,我简直不是一个好儿子。我总是跟妈妈顶嘴,妈妈说一句,我要顶上三、四句,与她进行诡辩;我总是故意装作听不到妈妈对我说的话,非要妈妈喊三、四遍才搭理;我总是不认真做作业惹妈妈生气;我曾经还因为不诚实伤透了妈妈的心。那天,我没经过妈妈的同意,往她的皮夹子里拿了钱,妈妈知道后,一边打我,一边哭。妈妈用手打在我身上,我不感觉疼了,但妈妈的眼泪滴在我的手背上,我感到深深地刺痛。有时候,妈妈会搂着对我说:“儿子,你会孝顺妈妈吗?”我说:“当然。我长大了会给你买好吃的,好穿的,会给你们住大房子!”读了《爱的教育》后,我才发觉自己错了,为什么要长大了才去孝顺呢?从小就应该爱自己的父母,不惹事,懂事、听话,那样,父母才会开心呀。
有爱,就有方向!感谢《爱的教育》,他让我心中有爱,教育我怎样去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字篇五
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殷期盼,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的神圣的爱无不溢流于纸上,扣人心弦,动人心魂,其中的“每月故事”在意大利和许多国家早已家喻户晓,成了教育和鼓励孩子们的积极进取的名篇佳作。通过拜读,给我感人至深的启示是:爱不但可以创造生命,更可以创造奇迹!“启示”激励着我,也使我渐行渐明:教育是一种不懈的追求、无止的探索。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也就要求我们做到他说的那样:“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联系实际教育、教学,我们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心困生、学习暂困生,对这一特殊群体我们要以特别的爱予以施教,予以关爱,没有我们的爱,或许他们将成为学习的弃儿、做人的盲童;反之,因为我们的爱,或许他们将成为社会的栋梁、国家的希望。爱心是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是春风化雨,浇灌每个莘莘学子;唯其如此,才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我们推言:没有爱的教师是不完美的教师,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爱的生活是不完善的生活。世界需要人人充满爱,世界才能变得更精彩!
爱因斯坦说得好:“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教师责任感的最好量化。”责任心的体现,就是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就要做一个优秀的老师,它要求我们老师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丝丝缕缕:既做经师,又做人师;既关心学生,又关注生活;既注重大处,又注意小节……因此,当学生思想出现情绪波动时,我们不妨同学生谈谈心,了解第一手开导情报,以便展开教育、指点迷津;当学生学习表现疑惑难题时,我们何不主动与他沟通,或辅导方法,或补习知识;当学生之间呈现误解、沟壑时,我们做老师的应做好调解员、当好裁判员,让学生重拾友情、再温友谊………林林种种,我们不能不说这就是责任,这就是爱的教育!
爱这种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一句话有爱就好,有爱的日子真好。教育中有爱,有助于学生个体生命的舒展,有助于学生个体生命的涌动。愿我们老师心中有永不枯竭的无限情爱,爱撒学生,爱满校园。
《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字篇六
周末,我阅读了吕老师推荐的一本好书——《爱的教育》。其中《内利的保护人》这个故事很让我感动。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内利是个驼背的孩子,有许多不懂得尊重的同学经常嘲笑、欺负内利。加罗内非常善良,他很同情内利,于是充当了内利的保护人,帮助内利不受坏孩子的欺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关照内利。他们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加罗内的帮助下,内利日渐开朗,加罗内也受到内利妈妈的当面感激。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到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质量。同时,也懂得了当我们遇到比自己弱小的,有缺陷的人,应该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而不是嘲笑愚弄他们。保护、帮助一个人,不只可以收获一个朋友,还能收获大家的赞赏。
这个故事中有一句话很让我感动,‘那些欺负内利的学生因为他的懦弱便更加肆无忌惮了。直到有一天上午,加罗内站起来为内利打抱不平,他声称下一个欺负内利的人,他将会狠狠的教训他。’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加罗内在内利被欺负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内利打抱不平。加罗内的善良、勇敢、有正义心非常让我感动。
记得我上幼儿园时,班里有个叫明明的同学说话有点口吃,因为同学们经常起哄学他说话,他都不敢说话了,非常自卑。我很同情他,每天都鼓励他,成为了他的朋友。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还把里面一些感人的语句加以运用到了我的文章中。‘每次当别的同学站在讲台上流利的讲故事时,明明总是在角落里默默的听着,一言不发,眼神中充满了羡慕。’‘有一次下课做游戏时,大家要玩成语接龙,坏同学学着明明的样子说:“明……明明,你还是别……别添乱了吧。”明明沮丧的退到一边,很伤心。我觉得同学们这样做非常不对。于是,我站起来大声对那个坏同学说:“我们要尊重每位同学,为什么不让明明参加呢?如果不带明明玩,我也不参加了。”我的话音刚落,陆续有几位同学纷纷说道:“不让明明参加,我们也不玩了。”坏同学见状,哑口无言,也不敢再说些什么了。’
《爱的教育》是一本经典好书,里面每一个故事都非常感人,告诉我们很多珍贵的人生道理和启示,我要认真的去阅读,接受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