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教案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一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应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
1.口算。
2.复习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3.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l.教学例2。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提问:你们认为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这堆沙的重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先求体积,才能求这堆沙的重量?这里底面直径和高的数据怎样获得?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讨论练习三第6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高分别相等,那么,圆柱的`底面积和圆锥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这道题,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先求出什么?在怎样?理清思路后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3)讨论练习三第7题。
底面周长相等,底面积就相等吗?
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有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体的重量。
1.练习三第5题及数训。
2.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67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
3.思考练习三第8、9题。
小学数学教案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二
1.进一步认识图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会正确地叙述图意,理解“求和”“求剩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图画应用题.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确识图,理解图中数量关系.
根据题意,正确选择算法.
复习引入
1.学生开火车口算:8以内的加减法.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投影出示下面两题:
师: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第二题为什么用减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1(花图).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求什么?
指名回答.(花瓶里有5朵花,花瓶外有3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问:图上哪一部分不容易看出来?(花瓶里的花的`朵数)
说明:当图上的物体数量比较多或者物体间相互遮盖的时候不容易数出它的个数,这时候题中会给我们标明是多少或者能够让我们根据题中给的条件算出来,这道题就给我们标明了数据(板书:5朵).
师:下面就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集体说图意.
问:要求一共有多少朵,怎么想?
(要求一共有多少朵,就要把花瓶里的5朵和花瓶外面的3朵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谁会列算式?
板书:5+3=8
问:5+3=8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什么?3和8呢?
(2)出示例题图2(小猫图).
师: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在学生独立说的基础上指名说图意.(一共有8只小狗,跑了2只,还剩几只?)
问:还剩几只?(6只)你是怎么知道的?(算的或数的)
师:当数量比较多或者数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计算的方法来解答.
问:谁来说说这道题怎样列式解答?
板书:8-2=6
问:8-2=6表示什么意思?8表示什么?2和6呢?
2.教学做一做
(1)投影出示蜗牛图
指名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列式,老师板书:6+2=8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
(2)投影出示小猪吹泡图
学生试着自己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列式,老师板书:8-3=5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8表示什么?
3.总结质疑:
师: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习的图画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6页的第14题,然后投影订正.
2.摆一摆、说一说
两人一组,一人摆学具,一人说题意列算式.
3.看算式编题
出示:3+5= 8-2=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编题,指名回答,大家当裁判.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三
教案示例
课题:十几减6
1.使学生能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6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6的计算.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6+4=6+5=6+6=6+7=
6+8=6+9=6+10=
2.()里应填几(出示投影)?
6+()=106+()=116+()=12
6+()=136+()=146+()=15
6+()=16
教师出示例1.【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减9、减8和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
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教师出示13-6=□.【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
教师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引导学生总结十几减6的.口算.
随堂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1.做一做第1题,出示投影.
(1)引导学生看图说意,列式计算.
(2)学生填书.
2.做一做第2题,加减法对比练习.分组进行.
6+5=6+8=6+6=
11-6=14-6=12-6=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怎样的.
6+□=136+□=156+□=16
13-6=□15-6=□16-6=□
练习四第3~5题.
3.11-6=17-8=18-9=
14-7=15-6=16-7=
4.9+4=12-6=7+5=
11-7=6+8=16-9=
5.学校的胡琴和提琴一共有13把,胡琴有8把,提琴有多少把?
探究活动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复习20以内的减法.
教师制作如下的数字卡和算式卡:
1.教师发下数字卡和算式卡.
十几减6
小学数学教案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四
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
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
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指导同学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同学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教师板书课题)
(一)启发同学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
教师板书:
长度 质量 时间
面积
体积(容积)
(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
1.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
的进率是多少?
同学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
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
3.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同学思考: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
教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
4.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
一枝铅笔长176( )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
一张课桌宽52(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
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 )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
(三)复习质量单位.
1.启发同学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
2.练习.
①10麻袋大米约1( )
②l个鸡蛋约6.5( )
③1棵白菜约2.5( )
④1名六年级同学体重是40( )